唐县养兔子场
抗战中的英雄故事
1、抗日英雄有杨靖宇、黄继光等,故事如下: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为着民族大义与救亡真理,前仆后继,舍身忘死,无私奉献,为国捐躯,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2、王二小:少年抗日英雄。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经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3、彭德怀:八路军副总司令,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共军队发动的最大的一次对日作战行动,消灭敌军25000余人,战果巨大。尽管这次战役有值得探讨的地方,但它打出了八路军的军威。这一战绩中共其他将领无法比拟,作为这一战役的策划者和总指挥,彭德怀以高票当选第一是理所当然的事。
4、张自忠获中央颁授青天白日勋章,于是抗日英雄的威名,传遍全国,妇孺皆知。萨师俊中山舰长与舰偕亡血染长江,中日海军敌强我弱战力悬殊,长江决战中多艘中国军舰采取自沈浅江方式阻敌前进,极其悲壮;中山舰长不图偷生,力战不退抱舰长埋江底。
5、抗日英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著名的故事。杨靖宇的故事 杨靖宇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抗日英雄,他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在冰天雪地中,杨靖宇带领战士们进行游击战术,断粮的情况下,他以草根、树皮为食,最终壮烈牺牲。
唐朝轶事:天理昭昭,善恶有报
1、唐县城西门城墙根,住着一个跑单帮的生意人。这人名叫马拉套,行走江湖,见多识广,经常做一些空手套白狼的买卖。而且无一失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妙手空空。也是艺高人胆大,到了后来,他竟在家门口祸害乡邻,成了一个吃窝边草的兔子。也算是事出有因。
2、天理昭昭是指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的观念。 天理昭昭是古代中国人对于天道公正、善恶有报的信仰的表达。 天理昭昭强调了人们对于善恶行为必然会有相应的回报的信念。
3、在古代文献中,常常可以看到描述正义和公理的词汇。比如“天理昭彰”,这个词汇意味着天能够主持正义,善恶报应分明。它最早出现于元代无名氏的《冯玉兰》第三折中,原文是:“这一个天理昭彰,谁想到有今朝。”另外,“天理昭然”一词同样表达的是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有报的意思。
4、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增广贤文》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云笈七签》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三国志蜀志传》世间有因果,善恶终有报。天理昭昭,报应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