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鹦鹉掉鳞腐烂
你好,我家的鹦鹉一开始两眼之间有白毛,然后开始掉鳞,缸底有白色的排泄...
1、白毛是水质不好啊,建议加强换水,加强过滤,说说你的换水频率和量,还有缸的温度以及过滤设备,我再帮你分析。
2、鱼病主要是水质长期不好引起的,就好像人一样如果长期生活在空气不好的环境里也是很容易有病的。水清晰并不等于水里无氨毒,要养好鱼关键的是过滤,过滤就是过滤鱼便,水里的毒素都是鱼便产生的,也只有把鱼便的氨除掉才能保持水体的稳定和清晰,鱼也才能健康而少病的。
3、打斗,饲养密度过高,或者个体大小差异过大,容易出现群殴或者大欺小。血鹦鹉好斗,打掉几片鳞很正常。鱼缸里是个别鱼大面积掉鳞而其他的不受影响的话,那就很可能是打斗造成的。生病,某些病有症状表现为逆鳞或者掉鳞,同时体弱或者生病的鱼会被其他鱼欺负,一样会掉鳞。
4、红鹦鹉鱼,身上长白色的东西是白点病,先加温再治疗。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
5、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所以又名白点病。鱼被大量小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
我家的鹦鹉鱼总烂尾和掉鳞怎么办
鹦鹉鱼身上掉鳞发白烂皮说明患上了疾病,一般是由于细菌引起的。针对这类疾病,首先要做的就是给鱼儿换水,水质不好会导致病情进一步的恶化。其次要做的就是适当升温,提高它的温度,对于激发抵抗力,让鱼儿自我恢复很有成效。最后还要适当下盐,浓度在千分之三左右。
变白:通常是因为缺氧,大量换水引起不适等原因造成。需要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掉磷:通常是因为水质恶化或者鱼群打斗造成。需要及时换水。烂尾:通常是由水温突变引起。需要保持水温恒定。鹦鹉鱼:鱼类的一种,学名洛神颈鳍鱼,隆头鱼科的属类。因其色彩艳丽,嘴型酷似鹦鹉嘴型而得名。
治疗的话:隔离病鱼,单独饲养,彻底清洗鱼缸、鱼具。停食3-5天,用呋喃西林撒全缸。
在100千克水中放呋喃西林粉0.2克进行浸洗消毒,多次用药后可缓解病情。2)在100千克水中放痢特灵3--5片,浸洗病鱼30分钟。3)在100千克水中放土霉素5--8片浸洗消毒,能预防幼鱼或成鱼感染此病。4)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消毒。5)用庆大霉素浸洗,一般在100*50*35CM的水族箱中放2支。
我养了几只“血鹦鹉”,掉鳞死亡,请问是怎么回事
1、鱼掉鳞,再加上水质不好,引起细菌感染,得白毛了。换水二分之一,升温,爆氧,加土霉素和盐。如果还不好就要用药了,去鱼店福马林。要鱼不得病,少得病,好的水质是必须的,想办法改善下自己的过滤。鱼打架,可用打孔的亚克力板隔离,等鱼不那么敌对时,再把板撤掉。
2、我养的也是血鹦鹉,自己总结掉鳞原因几条: 打斗,饲养密度过高,或者个体大小差异过大,容易出现群殴或者大欺小。血鹦鹉好斗,打掉几片鳞很正常。鱼缸里是个别鱼大面积掉鳞而其他的不受影响的话,那就很可能是打斗造成的。
3、鹦鹉鱼出现掉鳞片的现象时,可能是混养打架导致的,建议单独饲养鹦鹉鱼。也可能是水质变差,使鹦鹉鱼被赤皮病、水霉病等病症感染导致的,需更换水质,还要将水温控制在28℃,适量添加盐、专用药剂等进行治疗。
4、估计品种不一样,血鹦鹉里有一种金刚鹦鹉相当厉害。普通鹦鹉嘴合不住,不咬架只会撞其它鱼。
5、掉鳞病,可能有寄生虫,建议马上隔离,把那只健康的先临时单独饲养,另外8只要用药水治疗,(黄粉,孔雀石绿,按照说明书使用)整缸换水,用饱和盐水或者高锰酸钾浸泡消毒(半小时左右)提高水温到28—30摄氏度,24小时持续加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