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养狗厂
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
1、在第一次渡过赤水河时,红军在扎西地区集结,准备打击敌人。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从遵义地区出发,兵分三路向四川进发。
2、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3、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从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川南开进。右路红1军团负责牵制綦江、合江之敌,从松坎出发,经温水、习水直逼赤水;中路红9军团及军委纵队从遵义、娄山关出发,官店袭击习水、土城之敌;左路红3军团从懒板凳出发,成功摆脱尾追和侧击之敌,向土城前进。
4、金沙水畔——1935年5月,红军抵达金沙江边,成功控制皎平渡两岸渡口,利用有限的船只,两天内安全转移,使主力部队顺利渡过金沙江,而敌军到达时,红军已安全撤离。 喜极之泪——1935年6月,红军历经艰难,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今小金)会师,标志着两军成功对接。
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跪求
一个人们互相帮助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那天考试前,我找不到尺子,杨诗祺看见了,主动借给我一把。 人们互相帮助的事例在生活中也比比皆是。比如,邻居晒玉米时下雨,大家一起帮忙收玉米;公交车上,有人主动让座给老人;邻居老奶奶提水,大家都会帮忙。
一位老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年轻的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放开手。老奶奶向她道谢时,那位女士对老奶奶说:“我的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一位阿姨生病去医院输液。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无处不在。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甚至一个小小的动作,都可能给人带来信心和勇气。记得有一次暑假,天空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和父母决定冒雨去外婆家送补品。
相互关爱的话语,如同温暖的春风,融化了心灵的冰霜。赞美是最美的语言,宽容是最高的美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马克·吐温说,款待他人,如果没有不道德的花招,那是分外有价值、有味道的。
红军长征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张思德“尝百草”红军进入草地后,环境恶劣,缺衣少食,朱总司令将自己的坐骑分给同志们,并号召“尝百草”,寻找无毒可食的野菜野草。张思德在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冒中毒危险。
彭德怀带领红三军团过雪山草地时的感人故事。当时彭德怀身患重病,却仍然心系红军和战士们,他的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鼓舞着整个军团。战士们面临严寒和饥饿的考验,彭德怀带头走在最艰难的路上,鼓励大家勇往直前。他的坚强意志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激励着每一位战士,使他们最终战胜困难。
在长征途中,张思德为了让同志们找到可以食用的野草,勇敢地尝试了各种草草。他的行为体现了红军战士无私奉献的精神。 长征途中,一位年仅13岁的女战士小董,没有辣椒防寒,但她依然坚持翻越了雪山。这个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坚韧不拔的意志。
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有那些?
1、《一袋干粮》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小红军小兰在长征途中,为了不让伤员担心,牺牲了自己的干粮。她选择默默承受困难,展现了无私和坚强的品质。这个小故事反映出红军战士们的整体精神风貌,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战友情谊。
2、张思德“尝百草”在红军长征途中,进入草地后的恶劣环境和气候使得行军变得异常艰难。更为严峻的是,缺乏衣物和食物,导致许多同志不幸牺牲。朱总司令为缓解困境,下令将自己的坐骑宰杀,分给同志们作为食物,并号召大家“尝百草”,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和野草。
3、小红军小兰在长征途中失去干粮,却选择默默承受,用野菜充饥。她的坚强和无私感动了战友,大家共同分享干粮,让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1935年春,甘南,担架队队长英子在长征中肩负重任。面对短缺的担架和伤员,她毅然决定背着伤势严重的小战士前行,展现了红军不屈不挠的精神。
4、草地行军中,炊事班长与三个生病的小战士之间的故事,体现了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中的相互扶持与关爱。班长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展现了伟大的奉献精神。 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红军女战士与农民徐解秀之间的深情厚谊,是红军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共命运的生动体现。
5、在长征途中,一个小红军小兰在照顾伤员时,不慎将自己唯一的干粮掉入河中。尽管面临饥饿,她选择隐瞒此事,不去麻烦战友。她采集野菜充饥,直至被发现。小兰的行为体现了她的坚强和无私,她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要保持团结和希望。 红军中女性战士的坚韧不拔同样令人钦佩。
6、彝海结盟:1935年5月22日,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政委聂荣臻率部经过大凉山彝族区时,刘伯承在彝海同彝族果基部落首领果基约旦(小叶丹)杀鸡歃血为盟,结为兄弟。红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帮助成立红军彝族沽基(果基)支队,并赠送枪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