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鹦鹉养水缸怎么养
一米的水缸里应该养多少只血鹦鹉?
1、一米的鱼缸 ,容水量约250升水 建议养5—10CM的血鹦鹉25条,或10—20CM的血鹦鹉10条。
2、-8厘米大小的话,可以喂养15-20条左右,随着鹦鹉鱼的生长,到14-15厘米左右的话,也就是最多15-16条左右吧,需要全天充氧,北方冬天需要适当加热。尤其是暖气没上来的一段时间。温度在26-28的水温,家里的鹦鹉鱼长的最好。24-25°的话,水族馆可以,家里的话,有些偏低。
3、一般来说,饲养密度是以一升水养活一厘米体长的鱼为常规计算方式的。长80宽40高60,如果单位是厘米,总水量约为180升,可养:5厘米左右的小鹦鹉鱼36条。10厘米左右的中鹦鹉鱼18条。15厘米左右的大鹦鹉鱼12条。如果真的设备齐全,特别是过滤强大,增加20%也没问题。鹦鹉鱼喜欢弱酸性且硬度较低的软水。
4、我觉得30-40条没问题条就够了,鹦鹉也算中大型鱼了,能长到20CM以上养上一段时间小鱼会慢慢长大,很有成就感的。鹦鹉是高氧鱼,密度大了生存条件会比较差 2这鱼能吃能拉,不好清理,还是要换个马力大点的 鹦鹉鱼饲养要点 1.水质要求 血鹦鹉喜欢弱酸性且硬度较低的软水。
5、养的太少单调没有观赏价值,就好比如是一个硕大的房子里面就住着2个人,感觉很空旷很无趣,当然要是为了练手就另说了。
6、不知你养的鱼是多大的啊?水温是多少度啊?1。水质的管理 和一般的中南美洲慈鲷所需要的生长条件一般,血鹦鹉也需要弱性且硬度较低的水质。但是,因为血鹦鹉先天有嘴部愈合的情况(尤其是特A级和A级的血鹦鹉),在引入水流经过鳃部以供呼吸所需的能力上就少了一半。
请教:鹦鹉鱼躺在鱼缸底部,不活动是什么原因?
1、鹦鹉鱼在鱼缸底平躺还有可能是得了鱼鳔失衡症,而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一般都是饲主喂食不当造成的,比如一次性喂食过多食物导致其肠胃消化不良,造成肠道堵塞,从而使鹦鹉鱼失去平衡。亦或者投喂的食物营养过高,就会导致它们的脂肪堆积,从而压迫到鱼鳔。
2、鹦鹉鱼突然扎堆在鱼缸底部不爱游动原因很多,如正常生理状态、应激反应或非正常病理状态等可能。处理方法分别如下:正常生理状态——鱼是脊椎动物,需要用睡觉的方式消除神经系统和肢体的疲劳,当环境光线很暗时它会沉底、不爱游动,也会因为水流的原因成堆。这种情况你不需要处理。
3、水霉病可能导致鹦鹉鱼平躺不动。如果鱼缸水质恶化,如食物残渣、排泄物积累且未及时清理,可能导致水质变差,滋生霉菌。鹦鹉鱼皮肤受到真菌感染,可能引发水霉病。此时,应隔离患病鱼,更换水质并消毒鱼缸,使用10%盐水药浴治疗,每日多次,每次十分钟,坚持一周有助于恢复。
4、鹦鹉鱼突然只呼吸不动且躺卧在鱼缸底部,这通常是疾病迹象。 鱼鳔出现问题可能导致失衡,使鱼无法正常游泳,进而选择躺卧以避免翻转漂浮。 水霉病等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识别疾病可通过观察鱼体状况,如皮肤损伤。治疗建议: 立即将患病的鹦鹉鱼隔离,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鱼只。
5、鹦鹉鱼总是在缸底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水温太低 鹦鹉鱼对水温的要求不高,但如果水温低于20℃,它们的活动量和食欲就会减退。再加上鱼缸底部的水温会比上层的高一些,所以鹦鹉鱼就会在鱼缸底部躺着。
6、换水时,应确保水温与鱼缸内的水温相差不超过2℃。 疾病状况:鹦鹉鱼如果生病,也可能会表现出趴在缸底不动的现象。例如,鳍部疾病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一旦发现鹦鹉鱼出现异常,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可以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或黄粉进行药浴治疗。待鹦鹉鱼康复后再将其放回鱼缸。
养血鹦鹉前的准备工作怎么做?
1、想要养好血鹦鹉,首先,需要对水温有严格的把控,温度控制在26—30℃之间,恒温28℃最佳,不宜温度的大幅度波动变化。需要经常换水,从而保持水中的高氧气含量,晒好的水最佳。其次,喂食最好少食多餐,线虫、红虫、饵料都可以,防止吃太饱引发肠道疾病。
2、水温保持26度以上。放满水后、开过滤,加温,杀菌不必,因为是新水族箱。这样过滤3天后,可以买鱼。第一次买鱼不要太多,10条左右差不多。每星期换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的水。
3、小型鹦鹉的话,准备笼子、小米,如果想育雏,还可以安装巢箱。如果育雏,准备好铺垫巢箱的东西,比如木屑。还要经常喂菜提供维生素。笼子里没有吊篮和吊环的话最好给它们配一个,供它们玩耍用。小型鹦鹉基本这些就足够了。大型鹦鹉,准备供站立的东西,铁质的木质的都可以。
4、喂养:其实血鹦鹉鱼最重要的还是靠吃含有色素的饲料,喂养出来的。喂食一些从市面上买回的血鹦鹉鱼 专用饲料,也可以适当的喂些虾,因虾的体内含有虾红素能保持血鹦鹉鱼体的颜色鲜艳。水温:保持适当的温度和良好的水质,水温控制在28度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