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巴黎养狗
徐志摩现代诗
于是,一首《再别康桥》,把徐志摩热烈、真挚、轻柔、细腻又略带飘逸的浪漫主义个性,作了充分显示,给后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徐志摩就是这样用含羞草般的触觉和婴儿般的情感去感知爱情的,是他的单纯的爱情观给他的诗作注入了浪漫的气息。
徐志摩的现代诗如下:《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这两句现代诗出自现代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全诗为: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忘了自己》原文: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有结果 ,不求同行 ,不求曾经拥有 ,甚至不求你爱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 ,遇到你 。徐志摩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颗闪耀明星,他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酉时,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是浙江海宁人。
《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北京大学历史上出过什么名人?
李四光先生是一位杰出的地质学家,他的科学研究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范滇元先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在量子光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刘树杞先生则是一位教育家,他在北京大学的教学和管理中做出了卓越贡献。俞平伯先生是著名的学者,他在文学和历史学领域都有很深的研究。
北京大学知名校友:李克强、邓稼先、朱自清、屠呦呦、李彦宏等。北京大学,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 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北京大学历史上涌现了众多杰出人物,他们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5年创办了《新青年》杂志,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1916年在北大任教,1918年与李大钊合作创办《每周评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江苏扬州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主要著作有《诗言志辨》、《略读指导举隅》(与叶圣陶合著)、《经典常谈》、《标准与尺度》、《语之零拾》、《论雅俗共赏》、《新诗杂话》,散文集《背影》、《荷塘月色》等。出版有《朱自清全集》。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1917年入读北京大学哲学系。著作包括《诗言志辨》、《略读指导举隅》、《经典常谈》、《标准与尺度》、《语之零拾》、《论雅俗共赏》、《新诗杂话》,散文集《背影》、《荷塘月色》等,全集出版。
哈代与罗素与徐志摩
1、初出国门的徐志摩,文风颇显中国古典特色,可是在英国留学后,尤其是后来他与罗素相识并诸多交往,他的文风突变,自然幽默,明快利落,可以说,罗素反对压抑天性的思想对他的诗文有很大的影响。也正是对罗素的追寻,使得徐志摩在英国写出了浪漫的诗,使得徐志摩与剑桥有了浪漫的渊源。
2、在参观列宁遗体时,徐志摩对罗素的批评表示后悔,他意识到自己在“那空气里呼吸了几天”后,对苏俄有更深的理解。他意识到苏俄不是天堂,而是一个制造噩梦的加工厂,与人类的希望和梦想相去甚远。徐志摩认识到,为了中国的未来,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3、徐志摩的求学历程始于家乡的开智学堂,十一岁时师从张树森,他的文学根基在那时奠定,成绩名列前茅。十四岁时,他离开硖石,经表叔沈钧儒引介,考入杭州府中学堂,与郁达夫同窗,初次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倡导小说对社会的价值,并成为他文学创作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