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区养狗的地方
宋史苏轼列传的翻译
【译】熙宁二年,苏轼回到朝廷。王安石执政,向来厌恶苏轼的议论和自己不同,任命他做判官告院。熙宁四年,王安石想要改革科举、兴办学校,皇帝下诏叫翰林学士和知制诰,史馆、昭文馆和集贤院的官员商议。苏轼上折发表议论说:求得人才的道路,在于了解人;了解人的方法,在于注重实际。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翻译: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他的父亲苏洵外出四处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程氏在读到东汉《范滂传》时,不禁感慨叹息。
【译】苏轼观察到王安石辅助神宗皇帝,采用独断专行的处理方式,因此在科举考试中对进士策问时,提出了“晋武帝平定东吴凭借独断取得胜利,苻坚征讨东晋因独断而失败,齐桓公专任管仲而成就霸业,燕哙专任子之而导致失败,事情虽然相同但结果却大相径庭”的问题。
【译】这一年,哲宗亲自到南郊祭天,苏轼充当卤簿使,引导御驾进入太庙。有红色伞盖的牛车和青色伞盖的牛车十几辆争路,不回避仪仗队。苏轼叫御营巡检使去探问,是皇后和大长公主。当时御史中丞李之纯充任仪仗使,苏轼说:“中丞职务应当整肃政纪,不可以不奏闻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