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小孩养兔子
澳洲兔子最初只有几只,为什么没因近亲繁殖而灭绝,反而泛滥了?_百度...
直到1859年10月,托马斯奥斯丁在位于维多利亚州(澳大利亚南部)他的一个私人公园里野放了24只兔子,现在澳洲泛滥的穴兔通常认为就是这批兔子的后代。托马斯奥斯丁是一名狂热的狩猎爱好者,他在公园里放养兔子是打猎消遣用的。他大概没想到,自己的这个自私举动会给后人带来那么大的麻烦。
实际上,澳大利亚泛滥的并非野兔,而是穴兔。这些穴兔并非原产于澳大利亚,而是随着1788年英国第一舰队的到来而被引入。当时,英国殖民者带来了大约五六只穴兔,主要作为食物储备,并非有意放生。最初的几十年里,这些穴兔并未造成显著的生态问题。
而且在兔子开始泛滥的时候,澳大利亚的食肉动物袋狼已经没落了,龟缩在附近的几个岛上,根本就威胁不到兔子。对比原来十面埋伏的欧洲老家,来到澳大利亚的兔子简直像来到了天堂,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繁殖优势,那么短的时间内发展到上百亿只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澳大利亚野兔泛滥的原因始于1859年,当时英国殖民者托马斯·奥斯丁在其庄园内释放了24只野兔供其打猎之需。这些兔子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成为泛滥成灾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澳大利亚野兔泛滥的责任并不完全在于最初的那24只兔子。
天敌稀少 最初,澳大利亚的兔子几乎无天敌。尽管后来引入了狐狸和猫等捕食者,但它们并未有效控制兔子数量,部分原因是兔子敏捷且善于挖掘洞穴逃避捕食。 丰富的食物资源 澳大利亚广袤的草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为兔子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动物数量太低时就会因近亲繁殖而灭绝,为何澳洲的野兔却泛滥成灾了呢...
1、功能性灭绝是指物种数量减少到无法保证正常繁殖的能力,这一现象会影响到整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导致负面后果。 功能性灭绝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自然环境变化或物种自身适应能力不足。外来物种入侵新环境时,若无法适应,也可能会面临这一问题。
2、近亲繁殖容易使后代患隐性遗传病,同时不同基因型的动物留下子代数量不同,可能导致一些基因随机性地消失,从而使子代遗传多样性降低,最后导致整个种群应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下降,走向灭绝。但是这条准则并不适用于所有物种,比如莱岛鸭曾经只剩下七只,但是依然被拯救了过来,并没有走向灭绝。
3、澳洲穴兔既然是从区区13只发展来的,遗传多样性应该很低吧?错!2003年的基因检测发现,澳洲的穴兔与法国原产地的遗传多样性差不多。也就是说,这个种群是非常健康的,没有受到近亲杂交和遗传漂变的伤害。这主要是由于穴兔繁殖能力极强,种群扩张很迅速,新产生的变异足以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很快恢复。
澳大利亚人的噩梦,一百亿只吃不完的兔子
兔子们在严酷的病毒战中竟然进化了,如今这种病毒对兔子的杀伤率已经降至40%,兔子的数量也回升到了2亿只。在现代,澳大利亚还尝试了兔跳蚤、兔出血性疾病等生物生物措施,2018年新西兰也有用新的病毒来对付威胁土地的兔子。
澳大利亚曾对兔子投放过粘液瘤病毒、杯状病毒以及K5病毒,但最终病毒和兔子都会达成一种平衡,即兔子会对毒性产生抗性,最终乃至造成病毒无效的结局。至此,澳洲的人和兔都保持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即没有题目中提到的100亿只如此夸张,也没有用需要用轰炸机来那么繁琐。
其实澳大利亚政府也想过这个办法,但是澳大利亚只有2500万人口,野兔的数量却超过了一百亿只。野兔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以澳大利亚的人口基数,根本不可能吃光这些野兔。况且澳大利亚畜牧业发达,野生动物种类众多,澳洲人可供选择的食物非常多,兔子肉有一股腥臭味,偶尔吃一次还可以,经常吃也不现实。